选择
  • 贴子
  • 知识
  • 用户

非小细胞肺癌
非小细胞肺癌

非小细胞肺癌是除小细胞肺癌(SCLC)以外的所有肺上皮癌。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是鳞状细胞癌、大细胞癌和腺癌,和一些不太常见的类型。

肺腺癌 肺鳞癌 大细胞肺癌 返回列表
分享 50岁那年医生宣判我还能活三个月,现在我在这告诉你们抗癌经验
海堰 10655 4
2017/8/22 发表在 非小细胞肺癌 模块

人生这条路,既有欢乐,也会有伤悲。对大多数身患癌症的友友们来说,这一生很大程度上或许是一首悲壮的歌,可是我却把这首悲歌吟唱成首欢乐的歌。那一年我50岁,确诊了鼻咽癌晚期,当时癌细胞转移到颅底,医生宣判我最多活3个月。

我是一个工程师,在最艰难的时期过来的人,年轻的时候拼工作,常常为了一项工程一台机器废寝忘食,换句话说就是:年轻的时候没把身体顾好。1986年,我48岁,正是慢慢过上好日子的时候,事业稳定,儿子成家立室,生活一片大好。但事情总是没有那么完美的,1986年初我开始经常感到头痛,后来还越来越严重,忍不住就到医院去看了,可想不到,长沙市的大、小医院转辗求治两年多,疗效一直不佳。1988年年底,头痛已经严重影响我的生活了,每天24小时持续头痛难忍,张不开口,吃不饭,体重急剧下降到30多公斤,几乎卧床不起。

儿子非常担心我,带我去后北京治疗,终于,北京同仁医院确诊我患晚期鼻咽癌,癌细胞已侵犯到颅底见洞。在北京治疗一段时间后,我还是想着家里,为方便治疗,我随即回到湖南长沙,在省肿瘤医院接受局部放射治疗。起初放疗效果并不明显,直到放射到第50天后,疼痛才稍有缓解。住院70多天后医生让我出院了。并告知家属:存活期最多三个月。

虽然医生说我只能活3个月,但我没有放弃。我四处参加抗癌讲座,看医学书籍,和友友们学习健康疗法,交流饮食调理的方法,一起锻炼身体。3个月过去了,我不仅活了下来,还活得好好的。从此,我便潜心研究抗癌的各种书籍,积累与各种癌症相关的资料,甚至还学起心理疗法。得病后,我认识了很多鼻咽癌患者,我们一起对抗疾病。是一起抗癌的病友们给了我继续活下去的勇气。只要有1%的希望,就要作100%的努力。群体抗癌的威力太惊人了。大家在一起相互鼓励,树立信心,并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,我的病治好了。其实癌症并不可怕,只要精神不垮,就有战胜病魔的希望。一年后复查,病灶消失。两年后恢复上班直至退休。

退休后,我开始做义工,和癌症病人谈心,告诉他们抗癌经验,组织活动,我们癌症患者和普通人就是不一样,生活一定得规律,饮食和运动都很关键,缺了一样都不行。每当和癌症患者交流,我总会这样告诫他们。除了继续防止癌细胞复发外,我现在的生活很有规律:每天早上去公园做运动,帮忙儿媳做饭,上上网查查资料回答一下网友的问题,下午睡午觉,睡醒和癌友们聚会交流心得,我最感兴趣的工作就是“陪聊”,帮助那些在病痛中挣扎的人,每天开导他们,给他们讲自己的故事。

看到有人在我的帮助下走出了阴影,我觉得生活更有意义了!面对鼻咽癌,我选择从容。

Alternate Text
  • 希望
    1 楼 2017-08-22 05:12:46

    祝你早日康复

  • 开心一笑
    2 楼 2017-08-22 05:08:12

    是位勇士,佩服

  • 爸爸加油
    3 楼 2017-08-22 08:43:51

    我爸没有那么好的心态

  • 珍妮
    4 楼 2017-08-22 08:15:58

    很佩服,祝愿大家都恢复健康长寿。

海堰
肺腺癌

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

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,医学博士

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

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

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

曾任Lowe胸腔肿瘤中心临床主任

康奈尔大学医学院,医学博士

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

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医生

创建临床数据库(CRIS)等多项重大项目首席研究员

扫码加入
病友互助群

400-107-66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