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症是可怕的。当患者被确诊为癌症之后,第一反应是怎样的,会做些什么? 这样的问题,似乎少有人关注过。 但是,恰恰是这样一个细节,暴露了患者最大的弱点,甚至直接揭示了患病的根由。 所以,这个话题,虽然冷峻而残酷,但很有价值。 下面这些文字,是“精诚名医汇”的创作团队,通过多种形式的采访而获得,真实可信。部分情节如有雷同,必属巧合。 故事一:他被确诊肝癌后,吃下了十多年来第一片降糖药。 讲述人:马先生 我的弟弟是因为肝癌去世的。直到被确诊为肝癌之后,他才开始重视已经患上了十多年的糖尿病。在此之前,弟弟从来没吃过任何控制血糖的药物。我记得医生在直到弟弟的情况后,十分惊讶,说患糖尿病十多年而不吃药的,这在他看来还是第一次遇见。大夫说,为了保护肝脏,我的弟弟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治疗糖尿病。 解读:糖尿病会引发肝癌吗?目前医学界的普遍认识是,糖尿病虽然不会直接引发肝癌,但是其侧面的诱发作用,是不容忽视的。因为肝脏本身就是糖尿病损伤的靶器官之一。长期的糖尿病,肝细胞出现明显病变,肝小叶结构紊乱,肝细胞形态不一,肝细胞胞质疏松。这些对于肝癌的发生,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。 故事二:她被确诊乳腺癌后,手一挥,激动得说“不花那钱,咱不治了”。 讲述人:崔医生 作为一名肿瘤医院的医生,我见过很多癌症患者。其中有一位乳腺癌患者,让我印象深刻。在得知自己已经患癌,而且还需要高额的治疗费用时,她顿时情绪激动,把手一挥,大声说:“都癌了还花什么钱?这病咱不治了”!随后,她拉着丈夫走出医院。 我不知道这位患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。她不治,伤害最大的一定是她的亲人,个性的固执确会让自己身边的人长期处于一种悲伤的状态中...... 解读:现实生活中,确实有不少患者,因为经济问题而放弃治疗。这样的现象,令人惋惜和痛心。但是,也有一些患者,有经济条件,却因为舍不得花钱而放弃治疗,大有“命运要抢我钱,我绝对不给”的势头。这样的心态,令人在惋惜之余,又觉得可惜,同时也往往折射患者的人生态度和性格特点。遇见这样的患者,医生也毫无办法。 故事三:被确诊胃癌后,她生平第一次休假。 讲述人:孟女士 我从前的上司,是一位女强人,前不久因为胃癌而去世。我记得当她被确诊为胃癌的时候,她显得十分平静,来到领导办公室,第一次提出了休假的要求。我平时跟她关系很好,看到她这样,心理有些难受。作为单位里的宣传部长,她经常出席各种应酬,精力特别旺盛。到了周末,我们休息,而她从来不休息。在我眼中,她就是一架永动机。我记得她在要求休假的时候说:“实在干不了了,这回我要够呛了”。 解读:和知道如何休息、享受生活的人相比,工作狂更容易受癌症等重大疾病的侵袭。这类人看上去生龙活虎,实际上身体长期欠账,免疫力低下,为各种疾病的发生埋下伏笔。所以,为了健康,该休息就要休息,追求成功的路上,不能太心急。 故事四:被确诊为肠癌后,他又吃了一顿涮羊肉 讲述人:万医生 我从前有一个病人,因为腹痛和消瘦来医院看病,最后经过病理检测,确诊为大肠癌,好在病灶没有转移,而且身体素质不错,可以手术治疗。当得知自己的病还有救治的希望,这名患者决绝了我当即住院的建议。他说,他要向我请一天假。因为有几个生意上的朋友,第二天要请他吃涮羊肉,已经约了好久,不能推迟。对此,我知道,我不答应也不行。有的时候,医生可以治病,但是救不了命。 解读:虽然大肠癌的发病和多种因素相关,但是可以肯定地说,大量吃肉、经常应酬、喝酒,是诱发大肠癌的不可忽视的因素。和手术等治疗方式相比,患者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,重新塑造自己的饮食结构,是更为重要的治疗方法。上例中的患者,临床上确实有很多。对于这些人来说。治癌,首先要治心。
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
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,医学博士
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
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
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