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
  • 贴子
  • 知识
  • 用户

非小细胞肺癌
非小细胞肺癌

非小细胞肺癌是除小细胞肺癌(SCLC)以外的所有肺上皮癌。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是鳞状细胞癌、大细胞癌和腺癌,和一些不太常见的类型。

肺腺癌 肺鳞癌 大细胞肺癌 返回列表
警惕!男子回国后发烧39.5℃!不是新冠肺炎,是另一种传染病
海堰 3911 1
2020/4/29 发表在 非小细胞肺癌 模块
33岁的罗先生是杭州人,常年在非洲经商,3月20日回国后就居家隔离,可就在3月28日晚上,他发烧体温最高达到39.5℃。从国外回来,又发高烧,会不会是得了新冠肺炎?

他随后入住医院隔离病房,可先后两次新冠核酸检测均为阴性。医院又对患者开展血涂片查找疟原虫,经过疾控中心对血片复核后确诊为比较凶险的恶性疟疾。找到了病因,针对性治疗,罗先生的体温很快降了下来,病情得到了控制。经过流行病学调查,确定为输入性疟疾病例。

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,然而国外病例暴增,输入性病例成为目前疫情防控的重点。而疟疾是输入性病例中最为危急的疾病,处理不及时、不得当可能会危及病人生命,需要引起广泛重视。

如何区别疟疾和新冠肺炎?

境外输入性疟疾与新冠肺炎都有类似的发热症状,也都是从国外回来的,两种疾病有什么区别呢?

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之一,目前全球每年有40余万人死于疟疾感染。疟疾广泛流行于热带、亚热带及温带边缘地区,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是疟疾的主要流行区。

疟疾防控重点知识

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;

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是疟疾的高流行区;

疟疾的典型症状是周期性的发冷、发热、出汗;

恶性疟较为凶险,如不及时诊治,容易引起重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

温馨提醒

对有境外史人员:曾经去过非洲和东南亚疟疾高流行区,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,并提醒医务人员自己的高疟区境外史;同时请患者和陪同家属在就诊过程中佩戴医用外科口罩,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防止传染。

对医务工作者: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时,对有出国务工或旅行史的发热患者开展疟原虫检测,以免耽误患者病情,医务人员在接诊国外回来发热患者时需做好个人防护。
Alternate Text
  • 3859
    1 楼 2020-04-29 08:58:56

    真是祸不单行。

海堰
肺腺癌

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

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,医学博士

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

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

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

曾任Lowe胸腔肿瘤中心临床主任

康奈尔大学医学院,医学博士

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

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医生

创建临床数据库(CRIS)等多项重大项目首席研究员

扫码加入
病友互助群

400-107-66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