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与生活条件的提高,癌症变得不再那么的可怕,很多患者选择相信医学、相信医生,怀着积极的心情进行治疗。但对于术后身体“保养”这一块,很多患者都会产生疑问:“我是该多运动还是少运动?多运动对身体好一些,还是少运动好一些呢?” 其实无论是癌症本身,还是治疗的过程,都会让患者对身体产生一种疲劳感。而这种疲劳感很多时候都会让患者产生好像只有躺着,身体才能休息好的想法。所以能不动就不动,能多趟就不坐。 然而这样的想法并不能说是正确的,因为有时候你所以为的休息并不等于修养。 早在2018年,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国家肿瘤疾病中心的科学家们就发现:经常运动对治疗癌症有帮助。而久卧不动,反而容易提高发生血栓的概率。 运动对肺癌患者的好处 1.增强免疫力 机体免疫力的高低对生物体的生存和适应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而运动被证明对人体免疫力有着重要的影响。[1]适当地进行运动能有助于患者增强免疫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提升心肺功能。 2.改善神经系统 研究表明,运动对人的大脑功能有保护作用,如可以减少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;并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脂联素等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,促进神经细胞生存,使癌症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。[2] 3.减轻心理负担 当人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时,精神很容易崩溃,而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。 很多癌症患者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,具体表现比如失眠,而适当地做一些运动不仅能提升他们的睡眠质量,产生的内啡肽还能让他们的心情变得愉快、舒畅。 运动的好处很多,但过程中这几个小要点也是不容忽视的。 癌症患者运动要点 1.运动强度要适中 运动的强度大小因人而异,患者在制定运动强度之前,应优先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,毕竟不同的治疗阶段所适应的运动强度是不一样的。刚开始运动之前应给自己一段适应的时间。 2.运动禁忌要认清 一些重症患者在指标下降之前最好不要进行运动,以免给治疗带来不好的影响。比如严重贫血者,就应等指标恢复正常之后再进行运动计划。 3.运动种类要慎选 要知道,适合他人并不一定就适合你的,所以运动的种类要慎重。比如因体治疗而导致的力不支、平衡感下降时,需户外进行的运动就不适合你了。 如何判断哪种运动适合自己 运动好处是多,但不适合自己的都是白搭。患者在选择运动之前,要从自己实际身体状态出发,那些较为剧烈、消耗体力较大的运动就不要考虑了;疫情也还没有结束,很多对场地要求较高的运动也不可取,在挑选时可别踩雷了哦。 1.适合低强度运动的患者 术后恢复较慢、处于放化疗期间、身体较弱或患癌前未有运动习惯的患者,不适合进行太高强度的运动,在运动的选择方面应以低强度运动为主。常见的低强度运动有散步、轻度瑜伽、太极等,这类运动强度较低,不易对患者身体带来太大的压力。 2.适合中强度运动的患者 术后、化疗后恢复较好,且身体上没有机能问题,但易产生疲惫、焦虑甚至有抑郁倾向的患者,可以选择进行中强度运动。 比较方便做且适合现在进行的中强度运动有快走、慢跑、爬楼梯等,锻炼时间可依据自身情况来决定,但不宜超过1小时。这样运动除了能让患者放松心情、缓解疲惫感,还能增强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。 3.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上面所说的都是一些普遍适用的患者选择方向,而有部分患者可能因为治疗产生身体上的“不便”的,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征而选择不同的运动了。比如因治疗而导致周围神经病变或有淋巴水肿的患者,在进行运动之前最好先咨询一下主治医生的建议。 在抗癌过程中,医生的治疗只能占三分之一,更重要的三分之二在于患者的自我调理,包括心理的调理和身体的调理。而患者坚持适量运动的好处就在于能同时调理,将两者相结合。快快行动起来叭~
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
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,医学博士
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
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
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