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
  • 贴子
  • 知识
  • 用户

非小细胞肺癌
非小细胞肺癌

非小细胞肺癌是除小细胞肺癌(SCLC)以外的所有肺上皮癌。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是鳞状细胞癌、大细胞癌和腺癌,和一些不太常见的类型。

肺腺癌 肺鳞癌 大细胞肺癌 返回列表
分享 癌症患者化疗期间是否适合运动
海堰 10909 0
2017/9/19 发表在 非小细胞肺癌 模块

据报道,有肿瘤学家和运动医学专家曾实施一项计划,让接受化疗的病人进行运动,并逐步加大运动量。专家认为,运动锻炼所以带来好效果,原因之一是因为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转移病人对肿瘤的注意力,纠正其不良精神状态。

由于知识的缺乏,对化疗认识的不足,导致部分患者对化疗产生恐惧、抵触的心理,从而引发一些列的身心健康问题。如部分患者对化疗产生恐惧、抵触的心理,遇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时,他们会产生悲观、绝望的情绪,甚至选择放弃治疗等等。帮助癌症患者解决心理健康问题,给予正确的心理干预与引导有助于癌症患者顺利完成化疗计划,提高康复几率。

另外,运动锻炼帮助癌症病人度过化疗期。

这一项计划显示,让接受化疗的病人进行适合的运动,如散步、打太极等,大大帮助了癌症患者顺利地度过了化疗全程。通过参加散步等运动,所有参加试验的患者在运动锻炼中得到了愉快身心的体验,身体和精神状态的改善,使病人增强了自我价值感和对生活的信心。经过检查,发现病人的心脏和血液循环功能大大改善。他们的健康状况在运动中慢慢得到改善。

由上可知原因之二,运动增加了病人的体质,有助于改善其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;运动还激活了病人机体的免疫机制,增强了他们自身的抗病能力。因此,适当的运动锻炼是帮助癌症化疗病人顺利度过化疗期的良好选择。

有上述可知,癌症患者化疗期间是否适合运动不言而喻。

如何进行运动康复

一般认为适度运动可提高自然免疫力,增强的自然免疫力延缓了肿瘤的生长, 但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,对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靶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的免疫细胞,其数目和功能均会被抑制。因此,耗竭性运动可能会增加患肿瘤的风险。这和古代药王孙思邈的理论不谋而合,他倡导人体运动的方式为:“养性之道,常欲小劳,但莫大疲,及强所不能堪耳。”也就是说运动的度要把握好,不能因为运动好就运动过量,超过自己的体力承受限度。一般来讲,运动的最佳状态为全身微微汗出,不感到疲惫为佳。

肿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采取的运动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1)要根据肿瘤患者的病情和体质,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、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,尽量以缓和的运动为主。

2)在运动过程中,要特别注意到对于患有不同肿瘤的病人,应充分考虑到疾病与治疗所造成的后果,而区别对待。例如: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要加强胸部的运动锻炼来改善呼吸功能,乳腺癌根治术后要加强上肢的活动等。

3)肿瘤患者的运动,要注意全身运动与局部运动相结合,这样才能发挥其康复医疗的最大作用。一般可以全身运动为主,对于局部截肢或伴有脑血管病的患者,还应配合相应的局部运动和功能锻炼。

4)循序渐进,逐渐加大运动量。在运动锻炼开始时,运动量要小,随着病人机体功能的改善,运动量可逐渐加大。达到应有的强度后,就可以维持在此水平上坚持锻炼。应防止突然加大和无限加大运动量,以免发生副作用。特别是肿瘤病人长期卧床者,要想恢复原来的体力活动,一般需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。

5)持之以恒,长期坚持。运动对肿瘤的康复具有定效果,但亦并非一日之功,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。

6)骨转移患者运动要注意骨折风险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。

那么,癌症患者化疗期间适合哪些运动呢?

这个问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,可咨询主治医生。我国癌症患者采用的运动方式相对比较丰富,以传统体育运动为主,包括:郭林气功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站桩、散步、慢跑等。

但是,在运动过程中,要有人看护,以免发生意外可以及时知晓采取措施。

Alternate Text
海堰
肺腺癌

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

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,医学博士

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

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

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

曾任Lowe胸腔肿瘤中心临床主任

康奈尔大学医学院,医学博士

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

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医生

创建临床数据库(CRIS)等多项重大项目首席研究员

扫码加入
病友互助群

400-107-66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