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
  • 贴子
  • 知识
  • 用户

非小细胞肺癌
非小细胞肺癌

非小细胞肺癌是除小细胞肺癌(SCLC)以外的所有肺上皮癌。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是鳞状细胞癌、大细胞癌和腺癌,和一些不太常见的类型。

肺腺癌 肺鳞癌 大细胞肺癌 返回列表
肿瘤患者如何看病?这些院长总结的“看病技巧”快收藏!
海堰 9952 2
2017/11/26 发表在 非小细胞肺癌 模块
看病不容易,可如果你懂点就医看病基本常识,就可以让本来就不多的就诊时间更有效率。

我们综合了国内十多家知名三甲大医院的医院管理者、临床医生和门诊主任的建议,总结了看病小窍门!

一、找对医生

1. 首次看病选综合医院

首先是选医院,建议病情尚不明确的患者首选权威综合性医院,而不是专科医院,前者覆盖的疾病范围更广,如果有需要,它们会将患者转诊至专科医院。

2. 选科室时,先找专科再甄别治

目前,国内肿瘤患者的治疗模式通常是按照学科分类来收治,能手术的收进外科,不能手术或术后收进内科,日常的不同治疗需由麻醉科、泌尿外科、心胸外科、放射科等诸多临床科室实施。这一治疗模式不仅折腾患者和家属,浪费医疗资源,而且不利于及时治疗。因此,肿瘤患者首次就医,前往拥有较好肿瘤诊治设备、非营利综合性大医院肿瘤专科,以便根据肿瘤患者的病情、分期制订一个规范、综合、低价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,节约成本还不折腾患者。

需特别提醒的是,在网络上搜索科室及医生信息,一定要注意信息来源,不要轻信虚假宣传。

3. 名医不等于好医生

所谓名医,当然就是指有名的医生,但有名并不等于有真本领,看病也不同于追星。有些名医靠自我宣传,凭着社会上的主观评价,名气越滚越大;有些名医善于和媒体、领导和各界人士打交道,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评;还有的医生读了好几个学位,主要精力放在申请科研课题,发表在论文上。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实力型的临床医生——也就是说会看病的医生。

要了解一个医生的实际临床能力,最可靠的方法是听同行的评价。比如一个亲戚要做肝癌手术,我会去向普外科医生咨询,,如果有两个医生告诉我,张大夫做这类手术很在行,那基本上不会有错。

4. 小医生不输老医生

选择医生看病的时候,不要盲目迷信“老专家”。

医生的黄金年龄是40-60岁。找医生看病最好优先选择找这个年龄段的,他们的经验、体力都在巅峰时期。而且每位医生的专长都不一样,多查查,选择专业性强、治疗经验丰富、口碑好的医生。

5. 看医生就像“谈恋爱”

肿瘤患者去大医院看病,都想找一位专家,可什么才算好医生呢?可以先到医院官网查看专家的从业经历,并到导医网站上看看癌友评价,优秀的医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,反应快,对新的治疗手段、药品信息比较了解。

好的专家说话通俗易懂,说明理论水平不错,又善于举例沟通。细心的医生检查时动作规范、手法温柔、过程稳当。肿瘤疾病大多很难彻底治愈,建议最好选择一两位固定的专家,对你的情况了解会更全面,制订出最好、最合理的长期治疗方案。

二、关于挂号

1. 先挂上号

第一次上医院,如果不明确该上哪个科室挂号就诊,可到门诊咨询台询问。

2. 第一次挂普通号

第一次就诊,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的看病步骤是一样的,如:详细问诊、查体,做相关的检查、化验等。所以不妨将普通门诊当成“导医台”,等各种检查结果出来后,根据需要再选择专家。

3. 上午九点人最多

门诊挂号的高峰一般在7~9时,看病高峰在9时左右,可很多患者习惯一大早看病。如果不是急症,可上午迟点或下午去,有些专家上午要查房或手术,下午反而有时间,这样避开高峰期,看病快,取药也快。

另外,每周一、周二患者就诊比较集中,如果想轻松一点看上病,可考虑周四、周五来。还有不少专家周一至周五没有时间出诊,反而会选择在周六坐诊。

三、关于就诊

1. 看病前要先做好细准备

检查前一天最好洗个澡,不要喝酒熬夜,不要吃猪血之类的血制品,不做剧烈运动。早晨最好不要吃早餐,一些需要空腹抽血检查的项目会因进食而不能进行。需要拍胸片或胸部透视的,不要穿胸部有金属、大纽扣或大印花的衣服,以免影响拍片结果,造成误诊。

此外,看肿瘤门诊时,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说清自己的问题是关键。肿瘤患者就诊前,注意记下身体出现的症状或不适,甚至可以写下来,信息越具体,对诊断越有帮助。在家练习下,如何在两三分钟内把自己的问题说清楚。例如,症状是什么,何时开始的,发生问题的明确部位在哪里,多久的时间会觉得不舒服,不舒服感持续多久,是持续不断还是很快就消失了,是不是家族癌症病史等等。

2. 甘做最后一名患者

如果看病时发现自己是最后一名患者,千万别懊恼,一般想得到更详细的咨询,除了前五名患者,最后一名患者,医生一般会解释得更有耐心。

3. 如何叙述病情?

一是主诉。医生实际上只想知道您看病的主要原因,医学上称之为主诉,即主要症状加时间。就是你到医院就医最主要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是什么,多长时间,比如腹痛三天,发烧一天,这就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主诉。门诊的时间有限,医生不欢迎杂乱无章的叙述,况且过于详细,根本没用。医生想知道的,他会追问您。

二是病史。就是患病后的全过程,包括怎么起病的、啥时开始的,有什么特点、有什么变化、原因是什么、有没有诱发因素、有无伴发症状、病后到哪里看过、做过什么检查及有没有治疗等。

4. 带全病例可以少做检查

患者要把自己以前的病历本和资料保管好——不带这些资料太亏了!

病历本记载着患者的病史和重要的检查、诊断和治疗结果,如果缺少资料,患者又说不清病情,不但浪费就诊时间,还要做重复的检查,所以患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病历,不要看一次病买一个新病历,每次看病的时候都要记得带上。

5. 就诊时少说这几句话!

A. “某医院、某医生给我耽误治疗了!”

这话可能给医生留下不太好的第一印象:今天您抱怨了昨天的医生,那么明天您是不是就有可能与眼前的医生发生冲突呀?此时,医生除了看病,可能会多一份顾虑。

B. “我查过这种病,网上这么说……”

互联网时代,网上的评论人参差不齐,治疗信息更是鱼龙混杂,不乏有利益集团在招摇行骗。既然您已经来到专业医生面前,就坦然相信医生吧!

C. “大夫,就耽误你一分钟,帮我看看检查结果!”

一种症状背后是少则数十种、多则上百种的疾病。一分钟给您确诊?万一漏诊了呢?伤害的只有您!

D. “别人跟我一样的病,人家却治愈了。”

如果每个人的情况都一样,医生的工作就不会这么复杂啦!同种病会出现不同症状,同一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,每个人的情况也都不尽相同。

E. “医生,你给我做手术不会出问题。”

就像上路开车,自己再怎么自律,也不能保证不会被碰。只要开车上路,就有发生车祸的危险。手术亦是如此。

四、关于治疗

1. 记住询问医生药物的服用周期

具体服用方法说明书会有,但是药物需要吃多长时间则因人、因病而异。针对这一问题很多病人会忘记咨询,被迫再次排队就诊。

2. 跟医生说清楚你的经济状况

医生和患者是一对“合作伙伴”,是联手“对抗”疾病的“战友”。在和医生交流病情的治疗方案时,要和你的主治医师探讨治疗的花费,实实在在地说明你的经济负担能力,有了这个底,医生才能更好地根据你的经济情况选择适合你的治疗方案。

比如,参加新药临床研究,不仅给患者提供了一个免费治疗的机会,也增加了患者可能治愈或提高疗效的机会。

3. 住院后,认识你的医生

病房里的医生一般分为三级:

A. 一级是住院医师,多是刚毕业的小大夫,经验不是很丰富,但是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;

B. 二级是主治医师,此人主管几名一级住院医师,如果是外科,很可能是手术时的第一助手,直接参与手术的核心部分;

C. 再高一级的是三级大专家,基本都是教授(主任医师)或副教授(副主任医师),手术时一定是主刀医生,全病区患者的日常治疗都会由二级主治医师向他汇报,听取他的意见修改治疗方案。

所以,最好知道负责患者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是谁,治疗期间有什么问题及时跟他们联系。由于病房医生要24小时倒班,有时夜班收病人住院的医生,不一定是今后的主管医生,这些都可以通过病房的护士长了解清楚。
Alternate Text
  • 顺其自然
    1 楼 2017-11-26 09:06:43

    谢谢分享!

  • 平平安安是幸福
    2 楼 2017-11-26 08:32:51

    处处要学习,时时要小心

海堰
肺腺癌

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

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,医学博士

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

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

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

曾任Lowe胸腔肿瘤中心临床主任

康奈尔大学医学院,医学博士

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

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医生

创建临床数据库(CRIS)等多项重大项目首席研究员

扫码加入
病友互助群

400-107-66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