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:吃发物,会让肿瘤长得更快,千万别吃! 有人说:少吃点有营养的,多饿几顿,能把癌细胞饿死! 还有人说:得了肿瘤,别信西医的,我吃了某某偏方,现在治好了 …… 这些“说法”,你是否听说过?信了几个? 肿瘤虽然可怕,但更可怕的是,患者和家属对肿瘤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! 误区一:肿瘤患者都可以吃中药! 对于肿瘤患者,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优势,但有优势并不等于所有的肿瘤患者都适合吃中药。 临床上,我们遇到过肿瘤患者盲目照别人的药方吃中药,结果把身体越搞越差。 常见的以下两类肿瘤患者不适合吃中药 第一类:消化功能差 尤其对接受过放化疗的癌症患者,就一定要注意了,这类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,通常在放化疗期间,都会服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,比如抑酸药、胃粘膜保护剂、止吐药等,如果在吃了这么多药的情况下再去喝一些汤药,可能就会吃不下东西。 相比之下,食物能给予的营养和对身体的好处,是远超过这些中药汤汤的! 第二类:肝肾功能差 目前已有证据表明部分中草药有肝肾毒性,甚至还可能致癌(比如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)。肿瘤患者经过治疗后部分身体比较虚弱,如果再承受其他的药物尤其是不适当的中药的毒性,病情反而会加重。 “那完全不吃中药,就好了?” 不用一竿子打死,合理用一些疗效明确的中医药可以,但不能吃了中药,西药、常规治疗就完全不用了。 对于肿瘤的治疗,讲究个体化,所谓同病不一定同药,别人的治疗方法并非适合自己。吃中药也是,每个人的病情、身体情况各不相同,人家吃了觉得好,不见得你就适合。 误区二:把肿瘤细胞饿死 有些患者听信“饥饿疗法”,通过不吃东西把肿瘤细胞饿死。最后搞得自己瘦得不成样,重度营养不良。 肿瘤细胞的生长是需要营养,也需要能量代谢和消耗机体摄入的能量,从理论上说,断了肿瘤的营养供应,可以达到“饿死”肿瘤细胞的效果。 但请注意了,这个“饿死”我们是打了引号的,跟完全不吃东西的饿是两码事! “饿死”肿瘤细胞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,是精确地攻击病灶,达到让肿瘤细胞不要继续长大甚至缩小的效果。 因为接受手术、放疗、化疗,肿瘤患者的身体就比普通人要弱一些,再不吃饭,使得身体的免疫力、细胞都不堪一击,结果肿瘤细胞没有饿死,反而让身体不断变差,让肿瘤发展和疾病恶化更快。 “那我就少吃一点,少给身体一点点营养,会不会要稳当些?” 你想多了!通过节食来控制肿瘤的发展存在缺乏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持,如何选择节食方式和节食比例等还有很多问题,一定不要乱来! 误区三:虾、鸡这些发物吃不得! 肿瘤患者不仅要吃,还要吃得好,吃得健康,鸡鸭鱼虾都要吃。 “什么!虾不是发物吗?还有公鸡,都吃不得吗?” 又是“有人说”,发物吃不得,那医生说的没有发物这回事,你为啥不信呢? “发物”是一个民间说法,并没有得到现代科学的认同,在权威的医学教科书和期刊杂志上,都找不到发物的定义。 大家口中说的“发物”,大概有这些: 1 从现在的研究来看 有些“发物”是跟过敏性疾病有关,比如哮喘、荨麻疹等,有的跟疮疡肿毒有关,但更多的“发物”就只是单纯的食物而已~ 2 从现代病理学的角度看 肿瘤与“发物”之间真的没有联系,吃了这些东西不可能引起肿瘤的转移和复发。 3 从多年临床实践的角度看 还没有看到哪个患者因为吃了某种食物而引起肿瘤的转移和复发,国内外正式期刊和学术论文中也没有这种报道。 5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 被你们拒绝的这些“发物”恰恰多数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,正是补充营养的好东西,可惜了! 6 从吃货的角度看 不吃这些“发物”就会错过凉拌土鸡、干锅鸡、黄焖鸡、小龙虾、大闸蟹、酸菜鱼、水煮鱼……哎呀,更可惜! 误区四:癌痛患者止痛药用多了会上瘾、副作用大! 出现癌痛时,宁愿自己强忍也不吃医生给他开的止痛药,一问原因,又是“有人说”吃多了会上瘾、副作用大,怕药一停就会痛得更凶! 首先我们来说说上瘾这件事: 止痛药分为两大类,一类属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,具有成瘾性的止痛药(即阿片类止痛药);还有一类属于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,没有成瘾性的止痛药(非阿片类止痛药,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、扑热息痛等)。 虽然阿片类止痛药被归到成瘾性止痛药的范围,但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,服用这些止痛药是不会上瘾的!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止痛类药物的副作用,还是以阿片类药物为例。 有些患者吃了这类止痛药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,比如便秘、拉肚子等。但出现这些反应是跟多种因素有关,比如个体差异、年龄因素、肝肾功能、药物剂量、药物相互作用等,而跟阿片药物的种类和给药途径关系不大。 至于到底是因为哪种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,需要医生通过多种方式筛查和分析,找到原因后给予相应的治疗。 误区五:新药临床试验就是拿人做实验,风险大 ! 很多时候医生跟肿瘤患者建议参加新药临床试验,多半对方的反应都是拒绝——“算了哦!把我拿去做实验吗?!” 在这里要郑重呼吁: 临床药物试验并不是拿人来做实验,而是新药上市的必须步骤,如果没有临床试验,就没有任何新药的获批上市。 临床试验,一般分为I、II、III和IV期,I期试验的目的是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;II、Ⅲ期试验的目的是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,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;IV期试验为新药上市后再进行的应用研究。 此外,许多抗癌新药虽然已在美国、欧盟、日本等国外获批上市,出于国家药监局的政策规定,想要进入中国市场,用于中国癌症患者就必须在国内做对应人群的临床试验,这类的“临床试验”风险相对较低,等于免费送药,可能是一些患者新的治疗机会! 简单的一句话,医生建议去参加的新药临床试验,肯定都是正规的药物临床试验,并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大的风险,反而可能是难得的治疗机会。
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
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,医学博士
Lifespan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
曾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任职10年
曾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任职6年